• 客服电话

    • 17776482911
    • 0771-2305015
    • 服务时间

    •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 微信二维码

▍重要新闻专栏

▍热门排行

多元选派+精准匹配,贺州市乡村科技特派员 激活乡村产业振兴“一池春水”

创建时间:2025-09-11
浏览量:0

 

 

  贺州市聚焦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以乡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为抓手,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技术培训、示范推广先进科技成果为突破口,通过机制创新、数字赋能、产业融合等举措,构建起科技助农长效体系,让科技红利精准滴灌田间地头,形成具有贺州特色的科技服务乡村新模式。2021年以来,贺州市乡村科技特派员累计选派超1000人次,开展实地科技服务29014天,服务基地(企业、合作社等)5000个,举办培训活动2379期(次),培训人数约4.3万人次示范推广优新品种、先进适用技术等科技成果400余项。7名优秀科技特派员获得自治区“最美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由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联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组织的2025年优秀科技特派员巡讲暨经验交流活动于828日在贺州市举办。

  一、创新“选派驻”机制,让技术力量“精准下沉”

  一是多元人才聚乡村。拓宽乡村科技特派员来源渠道,打破身份壁垒,除了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意外,鼓励企业技术骨干、返乡能手、乡村“土专家”等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建立“潜力智库”,按照产业领域分类,储备乡村科技人才2400名,2024年全市特派员中本土人才占比达60%如八步区农业企业负责人罗艳婷以特派员身份,用自主研发专利破解香菇种植技术瓶颈,带动周边200户农户增收,事迹被广西日报道。二是“三级联动”精选派。落实“统一选派、统一管理、统一投入”管理模式,由市级统筹,避免重复选派和覆盖盲区,建立“产业需求清单”,动态摸排乡镇产业技术短板;县级精准匹配,按“一县一产业一团队”组建“脐橙产业团”“蔬菜产业团”等服务团;乡镇垂直落地,推行“特派员+合作社+示范户”链式服务,覆盖乡镇达95%三是本土人才“传帮带”。推行1名特派员带10名骨干、育100户示范户”模式,培育乡土技术员1200余人,其中50人成长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钟山县养殖大户在特派员指导下,从“门外汉”变为当地肉鸡养殖技术骨干。

  二、强化“数字化”赋能,让服务效能“提档加速”

  一是订单服务解难题依托“广西农村科技服务云平台”,采取“订单式”双向匹配,农户线上“点单”、特派员精准“接单”推行“需求—匹配—服务—反馈”闭环机制创新1+1+N1名专家+1个本地服务队+N个示范基地结对模式,建成富硒稻米、六堡茶、供港蔬菜等科技示范基地47个,辐射面基18.6万亩是掌上平台建枢纽推动云平台功能在贺州落地延伸,集成需求发布、远程指导、线上培训、满意度评价等模块,实现“农户指尖提问、专家即时响应”全市技术服务响应时间从平均3天缩短至4小时内,累计线上解决种养难题12万余条,开展线上指导培训800余场,覆盖农户15万人次。是数据驱动优服务。通过平台汇总的产业需求数据,精准布局科技特派员服务重点,在蔬菜、油茶、脐橙等特色产业领域组建专项服务组,针对性推广新技术38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15%

  三、聚焦“全链条”攻坚,让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一是技术赋能特色产业。围绕贺州“供港澳蔬菜基地”“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组织特派员开展全产业链技术攻关。推广水稻富硒新技术,硒含量从35%提高至92%,打造“贺州香米”品牌,建立广西首个富硒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覆盖水稻等6个品类。研发耐储运蔬菜新品种12个,带动种植面积扩大5000亩,新增产值超8000万元。引进六堡茶茶叶萎凋自动化设备,降低人工成本30%,推动茶园亩产值突破1.2万元。二是生态循环促双赢。在钟山县、平桂区等地推广“养殖—粪污处理—种植”循环模式,科技特派员指导奶牛基地建成“沼气+有机肥+观光农业”综合体,实现粪污零排放,年产值达1.2亿元,同时带动周边发展稻菜轮作基地3000亩,亩均增收2000元。三是精深加工延链增值。针对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偏低的短板,组织科技特派员聚焦茶叶、果蔬等产业开展深加工技术攻关。在昭平县指导茶企引入茶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开发抹茶、茶粉等附加值产品,使茶叶加工产值提升40%,八步区特派员联合农产品加工企业,研发蔬菜冻干技术和保鲜工艺,延长供港蔬菜货架期至15天,产品溢价空间增加四分之一,带动加工企业年新增产值超5000万元,推动产业链从“田间到餐桌”全环节增值。

 

作者:全威(贺州市科学技术局) 

 

首页    乡村振兴    多元选派+精准匹配,贺州市乡村科技特派员 激活乡村产业振兴“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