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插秧机在作业 陈冠言 摄
中新网南宁3月16日电 (林浩 陈冠言)3月16日,广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现场推进会在南宁市举行,旱地激光平地机、水稻精量直播机、履带自走式旋耕机、无人植保机、无人机播种等先进的水稻春耕生产黑科技集中亮相。
广西农机中心副主任江垣德介绍,“十三五”以来,广西坚持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种植大户为依托,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提升育插秧及烘干机械化技术,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24%,位居西部地区前列。
图为水稻智能播种机作业 陈冠言 摄
2020年,广西夏粮单位面积产量152.47公斤/亩,比2019年增加24.78公斤/亩;总产量26万吨,比2019年增长30%。
江垣德表示,今年广西粮食机械化生产依然任务重、压力大,将深入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充分发挥农机在春耕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推动农机跨区作业由机收向机耕、烘干等领域拓展。
图为无人机播种作业示范 陈冠言 摄
同时,广西还将充分尊重小农户独立经营主体地位,积极支持村两委、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发挥作用,组织推进小农户通过合作和联合实现耕地集中连片,统一开展水稻生产托管,接受耕、种、防、收等生产服务,享受作业补贴。
图为农户带孩子体验农机作业 陈冠言 摄
当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带领的技术团队携带最新水稻农机研发成果亮相。罗锡文接受采访时表示,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是稳定水稻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希望与广西合作,推动中国—东盟现代农机综合产业园建设,提高农机创新能力,开发更多适宜山地作业的农机装备。
记者当天在活动现场看到,农业机械化正改变“牛耕地、人插秧”的传统种植模式。南宁宾阳联丰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成功介绍,过去一头牛一个人一天最多犁2亩地,一人一天最多插秧1亩,现在一台轮式拖拉机一天可以犁田约50亩,一台高速插秧机一天能插超过50亩,在水稻整个生产过程中,农机正被农户们广泛接受和应用。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
记者从6月23日召开的2021年中国农产品供需分析系统培训班上了解到,广西深入推进农业大数据建设,扎实开展重要农产品监测预警,为农业数字化转型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广西农业数字化水平在202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DEDI)中位列全国第5名。 【详细】
6月24日,记者从南宁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良庆百香果”获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成为南宁市第9件地理标志商标。 【详细】
近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厅联合下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专项(广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我市10个县区共获中央预算内投资29394万元,用于建设高标准农田27.5万亩。 【详细】
6月14日,记者从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今年端午节假日期间,全区共接待游客1242.32万人次,同比增长188.7%,与2019年同比增长32.1%;实现旅游消费90.17亿元,同比增长250%,与2019年同比增长38.7%。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