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正在卸下经过电子束辐照加工后的农产品。中广核供图
深圳10月29日电(记者 郑小红)中国首个农产品原产地电子束辐照保鲜示范中心29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正式投运。总部设在深圳的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当天向此间媒体介绍,这是该集团科技产业扶贫重大项目,将为百色周边200公里范围的农户提供农产品电子束辐照保鲜服务,有效延长农产品保鲜期,实现错峰销售,使农户增收。
该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由中广核下属中广核核技术应用有限公司联合广西百色一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乐业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出资打造。项目采用低温电子束辐照保鲜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物理效应,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处理,实现杀虫、杀菌、抑制发芽等效果,作为一种无害化处理手段,具有无辐射残留、处理速度快、处理范围广、处理效果好等优势,可最大限度保持农产品色、香、味等食用品质。
技术人员在项目主控室内操作电子直线加速器运行。中广核供图
据介绍,经过近80年的世界性研究,电子辐照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及延长农产品货架期的加工方法。目前,全球有60多个国家批准了300多种农产品的辐照技术应用。
“百色农产品辐照保鲜项目,可向周边200公里范围内的猕猴桃、芒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提供保鲜服务。”项目托管方,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技”)总经理胡冬明说,电子束辐照保鲜技术可延长农产品保鲜期,减少采后损耗和营养损失。以当地特产的有机红心猕猴桃为例,辐照处理后保鲜期可由40天延长至100天,能解决果子采后升值和农民增收问题,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
中广核百色农产品电子束辐照保鲜项目厂房全景图。中广核供图
胡冬明表示,为确保项目高质量运行,中广核技将扶贫与扶智、扶技相结合,选派在项目当地新吸纳的贫困户员工,安排前往公司在国内的10座辐照中心跟岗学习。并积极探索导师制培养模式,提升当地贫困户员工的专业技能,为贫困地区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而随着该项目投运后辐照加工业务的成熟和规模扩大,后续还可提供装卸工等季节性就业岗位,为当地贫困人员的灵活就业提供更多选择。(完)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
记者从6月23日召开的2021年中国农产品供需分析系统培训班上了解到,广西深入推进农业大数据建设,扎实开展重要农产品监测预警,为农业数字化转型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广西农业数字化水平在202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DEDI)中位列全国第5名。 【详细】
6月24日,记者从南宁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良庆百香果”获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成为南宁市第9件地理标志商标。 【详细】
近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厅联合下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专项(广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我市10个县区共获中央预算内投资29394万元,用于建设高标准农田27.5万亩。 【详细】
6月14日,记者从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今年端午节假日期间,全区共接待游客1242.32万人次,同比增长188.7%,与2019年同比增长32.1%;实现旅游消费90.17亿元,同比增长250%,与2019年同比增长38.7%。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