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运用四个“加”,推进消费扶贫

  桂林讯(廖严昌)近年来,桂林市创新扶贫方式,以“互联网+”“旅游+”“展会+”“高校+”等四个“加”推进消费扶贫,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互联网+”消费扶贫。当前,电商消费成为最活跃的消费方式之一,桂林市因应时代潮流,积极发展“互联网+”消费扶贫,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大力开展“党旗领航·电商扶贫”行动,在电商领域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即把电商协会党员培养成骨干,把电商协会骨干培养成党员,让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积极打造“互联网+特色农业”和“互联网+品牌创建”工程,培育了荔浦芋、罗汉果、砂糖桔、月柿、金桔等特色农业特色产业和桂林米粉、“俏天下”衣架、“山中人家”荔浦芋、“农鲜荟”红心猕猴桃、千烨罗汉果等一批网红品牌。

  连续三年举办广西电子商务高峰论坛暨桂林网购节活动,促进农村地区特色产品销售;积极争取广西“壮族三月三”电商节主、分会场的举办权,通过这一购物狂欢节促进贫困地区农特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组织专家、教授、互联网企业家为电商企业、电商从业者和贫困户进行专业电商知识培训,截至今年7月底,累计开展农村电商业务培训3.2万人次。搭建平台让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永福县进入2019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全市示范县数量已达7个。灵川镇和全州镇获评2019年中国“淘宝镇”,“淘宝镇”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一个乡镇或街道的淘宝村大于或等于3个;或者在阿里平台,一个乡镇一年电商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活跃网店超过300个,但不局限于是否有淘宝村。

  截至2019年7月底,全市共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6个,乡镇级服务站点69个,村级服务点739个,物流配送网点709个,培育农产品网销单品311个。2019年1-7月份,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累计15亿元。通过网络销售的“农特产品”价格比本地市场价提高30%-40%,为广大贫困户增收致富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二是“旅游+”消费扶贫。桂林是国际旅游胜地,也是“十大休闲旅游目的地”,每年涌入的大量游客为消费扶贫提供了强大支撑。

  继2018年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消费突破1000亿元之后,2019年上半年桂林旅游又获丰收:接待游客6139.15万人次,同比增长20.29%;实现旅游总消费848.82亿元,同比增长29.13%。

  近年来,桂林旅游扶贫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特色村寨旅游扶贫模式:以村寨优美的生态环境、优势农业资源和特色民族文化为核心,整体推进村寨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出售特色旅游商品,打造特色民族节庆活动,结合旅游宣传工程,对村寨进行包装宣传,打造休闲度假好去处。如恭城红岩村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优势农业基础,结合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并借助恭城月柿节的宣传影响力,打造休闲度假村落,吸引了广州、湖南等地众多游客。

  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扶贫模式:以龙头企业对旅游景区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包装,统一管理,景区内全部群众享受旅游门票分成,还可按照规定参与到景区旅游开发,获取利益。龙脊景区以梯田农耕文化、民族文化为核心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景区内群众全方位服务于旅游开发,享受门票分成,还通过开发特色餐饮住宿、歌舞等服务,出售特色工艺品、特色农产品获得收益。

  村寨旅游联盟开发模式:以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村寨为基础组成旅游联合社,以片区为单位开发乡村旅游片区,对区域内村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龙胜各族自治县组织编制了泗水民族风情乡村旅游区的总体规划,涉及的区域包含了排坊、里排、三门、细门、白面、大唐湾等特色民族村寨,各村寨皆独具特色。通过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的各项设施、节庆活动合作、统一宣传推介等,该旅游区已经成为龙胜境内最富特色的乡村旅游区,每年吸引大量游客。

  截止2019年8月,桂林市共有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21个,已在龙胜、资源、灌阳、恭城等县的5个贫困村建成五星级乡村旅游区1个、四星级乡村旅游区3个、四星级农家乐1个,为贫困地区旅游消费提供场所。

  今年春节前夕,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景区大寨村264户村民领取年终分红,共分得530多万元人民币。“绿水青山,现在真的成了金山银山。”大寨村支书潘保玉感慨。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还不足700元,大寨金坑梯田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后,村委与旅游公司签订了共同开发协议,村民负责种植水稻和维护梯田景观,旅游公司每年将门票收入的7%返还给村民分红。通过发展旅游,当地村民如今成了“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三是“展会+”消费扶贫。桂林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每年都举办国际、国内许多大型展会,成为消费扶贫的重要平台。其中,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每年都固定在桂林举办。

  通过在展会现场开设特色旅游产品展销、特色农产品推介等活动,由市县领导为扶贫产品代言,增加了扶贫产品曝光度,提高了扶贫产品的销售量。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已连续在桂林举办5届,每年都邀请国外和国内省(市、区)及台湾地区的客商参会,主推桂林的特色产品,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名特优农产品。2018年第十五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共有来自泰国、越南等6个国家和16个省(市、区)及台湾地区的91家客商参加,集中展出广西优质特色的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近 3000 多种。现场销售收入8501.57万元,签订购销合同金额21.87亿元。在桂林市主题馆,设置了桂林米粉和桂花茶的特展区,荔浦芋、沙田柚、龙脊辣椒,恭城油茶等农特产品深受欢迎。

  四是“高校+”消费扶贫。桂林市有13所高等院校,共有100多个食堂,近20万名师生。各高等院校相继开展“以购代捐”“以买代帮”消费扶贫活动。通过在校园开设扶贫农特产品直营店,以“点对点”对接供应、“面对面”联合采购等形式,在质量安全可控的前提下,优先选购贫困地区的农副产品,并建立长期定向采购合作机制。引导干部职工自发购买贫困地区产品和到贫困地区旅游,促进定点扶贫县产业发展和贫困农户稳定增收。

  广西师范大学食堂直接采购定点帮扶贫困村的农副产品,既降低了采购成本,又保证了绿色无污染,让农民和师生都能享受实惠,形成了一条惠民惠农的绿色供应链,有力地促进消费扶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食堂特地开辟一个窗口,专门卖从定点扶贫县采购贫困户合作社生产的农特产品制作而成的菜品,清炒木耳、大白菜、粉蒸肉等。

  广西师范大学食堂上个学期一次性在全州县采购扶贫大米30吨,并号召全校2400余名在职教职工购买对口帮扶贫困村生产的农特产品。今年端午节就集中购买了23万元的爱心扶贫农特产品,根据当前预定的数量,在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两节会再购买25万余元爱心扶贫农特产品。

赞 (0)踩 (0)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