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农村改革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 吸引青年回乡创业

  近年来,农村生活越来越好,许多人都盖起了新楼房

  许多农民在家就能经营农家乐

  技术人员给农民传授大棚种植技术

  现代农业园瓜果蔬菜丰收

  1978年以前,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人民公社三级所有,以队为基础的经营管理体制,由于管理过分集中,经营过于单一,消磨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当时的顺口溜“一天八分工,干活磨蹭蹭”,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态。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40年间,南宁市农村的改革,经历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从传统农业逐步到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改变贫困落后状况的积极性,使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面貌日新月异。

体制改革调动农民积极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浪潮席卷农村,南宁市着手对人民公社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农村各地生产队开始探索联产承包责任制。万秀大队(万秀村)是南宁市较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大队,并率先在各生产队推行包工包产到组、超减产奖罚制度。

  在此之前,万秀大队的劳动力除极少数在乡村企业及在村上从事医务、幼托工作外,95%左右的劳动力都从事农、牧、渔业生产。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个人付出与收入挂钩,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

  现任万秀村党支部书记黄珂依然记得最初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常见的标语:“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黄珂说,在1978年,如果一个家庭有七八个主要劳动力,按照集体所有制的工分分配制度,家庭年收入最高的也仅在一千元以内,但是在1982年,村里就出了第一个万元户。

  “从1978年的千元户到1982年的万元户,真的很令人振奋,而且只要有想法,够勤快,就会有回报。”黄珂一家的生活同样发生了质的飞跃,1981年,夫妻俩依靠分配到户的田地自产自销新鲜蔬菜,黄珂还利用闲暇时间到村办工厂兼职,或是到建筑工地打工,后来夫妻二人经营了一家小卖部,奋斗十年后便住进了新盖的三层楼房。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综合发展

  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了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为发展市场经济创造了条件。此后,南宁市从本地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出发,鼓励农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行农林牧渔和农工商综合经营并举,同时鼓励集体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以万秀村为例,1987年,万秀村六组(当时叫第六农经社)利用土地基金投资257万元建设较大型的北湖农贸市场及旅社,市场经营范围涵盖了农副产品、糖、烟、酒、肉类、小百货、日杂用品等,对鼓励农民开拓经营门路、增加收入、活跃农贸市场和商品交流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据统计资料,至1997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84.75亿元,比1978年增长92倍,年平均增长26.96%。是年末,南宁市乡镇企业达37263个,实现总产值95.23亿元,营业总收入124.60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605倍和990倍。乡村企业的振兴,增强了农村经济的实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加快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进程。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优化,南宁市从2000年开始,规划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同时积极开展“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推进生态综合示范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乡村变化大吸引青年回归

  “这些年村里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现在的生活是以前根本不敢想的。”青秀区长塘镇长塘村村支书李荣思以“翻天覆地”来形容村子40年间的变化。长塘村位于青秀区生态综合示范带内,每到周末,宽敞笔直的道路总能看到骑行爱好者的身影,道路两旁种植的沃柑、火龙果、葡萄等水果让人沉浸在果香百里的乡村之中。

  农村改革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民增收,生活质量大幅提高,更重要的是凝聚了人心,让距离家乡的脚步越来越近。今年45岁的韦进群是宾阳县古辣镇马界村委大陆村村长,韦进群曾离乡打拼20余年,是大陆村有名的经济能人。

  2013年,村民们选举韦进群为村长,希望他能够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彼时,南宁市及当地政府均出台了各项促进农村发展新政策,看中乡村发展前景的韦进群决定放弃自己的生意一心一意建设家乡,从改善村容村貌,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别出心裁地在稻田里做起了文章。

  2017年国庆期间,大陆村首届稻田艺术文化节开幕迎客,宏伟壮丽的3D稻田艺术画让游人叹为观止,国庆七天长假累计吸引游客15万人次以上。“村子发展好了,才能把更多的年轻人吸引回来,大家一起把经济搞活。”韦进群深有感触地说,无论走多远,农村都是我们的根。

  (本文部分资料参考自《广西的改革开放:农业卷》《广西的改革开放:南宁市卷》《南宁改革开放1978—2001》)

赞 (0)踩 (0)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