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讯(记者陆威)为加快大棚果蔬产业发展,进一步打造北海大棚特色产业和果蔬品牌,推动北海农业提档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北海市计划于2020年1月1日起,用3年时间扶持发展大棚果蔬种植3万亩,使全市大棚果蔬产业发展规模达到5万亩以上。北海市财政和县区财政按照1万元/亩的标准对新建大棚进行奖励。为确保项目实施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12月11日,市农业农村局正式印发《北海市发展大棚果蔬产业项目实施方案》(试行)。根据要求,2020年市财政计划安排7000万元用于奖励14000亩新建大棚的建设。
目前申报搭建大棚面积达2万亩
据了解,关于北海市即将推出新建大棚奖励政策的消息传开后,引起了众多农业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的响应。
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海市共有种植大棚面积2万多亩,根据要求,明年北海市将安排财政资金7000万元用于奖励14000亩新建大棚的建设。目前搭建大棚的费用约2万元/亩,经过奖励后,农户搭建大棚每亩只需出8000元至1万元即可。此前已要求各县区统计明年有意搭建大棚的农业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目前一县三区申报的总面积已达2万亩,其中14000亩新建大棚将获得相应奖励。
方案对新建大棚建设标准、奖励标准和方式作了规定。农户可前往所在的乡镇进行咨询申报。
大棚果蔬产业的三大效益
北海市的大棚果蔬种植产业发展已有10多年历史,最早由银海区福成镇先在宁海、古城、平新等村推广,由于效益明显,市里开始从资金、政策以及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大力扶持,并成功创建了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银海果蔬农业核心示范区。
总的来讲,大棚果蔬种植能给我市农业带来三大效益。
经济效益方面,大棚果蔬种植提高了我市耕地资源利用率。可提早育苗,提早种植,抢占市场早市价格,反季节上市,价高效益好。如瓜类,每茬平均亩产3000公斤以上,亩产值在1.5万元至2万元,年产值在3万元以上。大棚果蔬种植产业正成为我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和乡村产业振兴的新亮点。
生态效益方面,大棚果蔬种植提升了我市农业种植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水肥一体化、防虫网、“三避”(避风避雨避寒)、蜜蜂授粉等技术得到综合运用,有效地减少了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用量,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从而减少了农药及其他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社会效益方面,大棚果蔬种植解决了我市近4万人的就业问题。大棚果蔬种植属于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缓解了北海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和留守妇女的就业压力,增加了农户的收入,促进了社会稳定,优化了农村资源配置。
对申请者实行“先建成先奖”原则
据了解,该方案对符实条件的申请者优先安排奖励资金。一是相对集中连片20亩以上的项目业主(可以多个农户联合申报)。二是带动贫困户发展,助推产业扶贫的项目业主。三是农业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农户发展,建设规模种植示范基地。四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含未脱贫户、脱贫户、退出户)。
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和项目业主申请,每年分上下半年两次拨付奖励资金。对验收合格并经公示无异议的按照“先建成先奖”“多建多奖”“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奖励。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
为加快大棚果蔬产业发展,进一步打造北海大棚特色产业和果蔬品牌,推动北海农业提档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北海市计划于2020年1月1日起,用3年时间扶持发展大棚果蔬种植3万亩,使全市大棚果蔬产业发展规模达到5万亩以上。北海市财政和县区财政按照1万元/亩 【详细】
12月5日,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在北海举行发布会,发布首届“中国十珍十宝”征选结果,北海海鸭蛋和合浦南珠榜上有名。 【详细】
日前,北海市推进乡村振兴暨“美丽北海·幸福乡村”活动新闻发布会宣布,该市43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提前一年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其中26%的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 【详细】
“没想到政府的扶持力度这么大,竟然让我们提前了一个月开业。”12月3日,北海宏德洗涤公司董事长王红告诉记者,企业在厂房建设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拿到相关证明,致使施工陷入困境。北海市非公办通过营商监督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联系供水部门,仅一周时间就安装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