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宾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扫描:倡导新风尚 乡村更和谐

  春暖花开时节,来宾市兴宾区乡村里处处可见农事繁忙景象。与之交相辉映的,还有一面面宣传文明、倡导礼仪的“文化墙”掩映于村落之中……和煦清新的文明之风滋润着乡间沃野。

  近年来,兴宾区积极适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常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着力培育新农民、营造新环境、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之路。

  A深挖内涵扮靓乡村

  4月18日,在兴宾区大湾镇,部分农村党员自发组织到大湾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现场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接受革命精神洗礼。一处处红色资源,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场课堂”。

  “我们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风化人、敦风化俗,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力和精神文明力量。”大湾镇党委书记卢喜见说。

  兴宾区有风景宜人的盘古生态旅游景区,有全国文明村——良塘镇北合村。“村里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群众不愁吃、不愁喝,又有玩的地方,生活真不比城里差。”北合村村民黄先生说。

  近年来,兴宾区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突破口,狠抓村镇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环境整治,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目前,该区249个行政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饮用自来水、村村通公路等均实现全覆盖。

  兴宾区还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建设。在各乡镇设立环卫所,在各村设置垃圾集中收容设施并配备环卫保洁员,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拉运、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同时,该区依托区位优势和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初步实现农村“宜居、宜业、宜游”的建设目标。

  B创评争优培植新风

  4月18日,在兴宾区城厢镇马上村委定谷村田间地头,村民莫永鹏一家正在忙碌着。

  “去年,我家被评为来宾市‘十星级文明户’,我们一家人感到很荣幸,干事创业精气神更足了。”莫永鹏说,今年他家计划种植优质水稻3亩、甘蔗10亩,种果12亩,争取有个好收成。

  兴宾区把“十星级文明户”创评与农民教育、培育乡风民风、创建文明村镇相结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有效消除群众“精神贫困”,激发了群众创业致富的热情,树立文明新风尚,助力乡村振兴。

  兴宾区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的文明素养。去年,该区获评市级文明村镇27个、兴宾区级文明村镇23个;市级文明家庭2户、兴宾区级文明家庭43户;来宾市“十星级”文明户30户;全国抗疫“最美家庭”1户、自治区“五好家庭”1户、来宾市“最美家庭”10户。

  “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意义重大,评选的过程其实就是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过程。”兴宾区文明办主任卓声雄说。

  兴宾区各镇村还结合实际制定了《村民文明公约》等村规民约,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C惠民服务提升幸福

  4月19日,兴宾区残联评残小组深入五山镇开展评残办证工作,扎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上门为残疾人评估办理残疾证。作为活动首站的五山镇,当天共有57名残疾人成功办理残疾证。

  兴宾区通过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和服务群众结合,彰显为民服务精神。该区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进村入户为群众办实事,推进农村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群众的精神文明素养,让精神动力化为实干力量,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着眼于满足村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兴宾区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形成了覆盖该区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先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一个活动阵地、一个健身广场、一个卫生所、一个农家书屋”等实现在辖区行政村全覆盖。该区还大力扶持农村文化团队,发展各类文艺队700多支,使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先进文化得到发扬。每年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艺演出进农村、书画进万家等活动共300多场次。农村文化的活跃繁荣,悄然改变着村民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提升。

赞 (0)踩 (0)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