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县:产业做支柱 致富有出路

  走进广西东兰县乌鸡育雏基地的育雏室,就听见数以千计的雏鸡叽叽喳喳地叫着,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机器,调节着育雏室内的温度。“再过几天,这批鸡苗就可以送到农户那里养殖啦!”广西万寿谷股份投资集团副总裁盘艺欣喜地说。

  “公司选育鸡苗,交给农户来养殖,出栏后公司再收回,加工成冰鲜鸡,销往全国各地。”盘艺说,目前,东兰乌鸡产业已覆盖全县147个行政村,共计投放鸡苗158万羽进行养殖生产,已有21个贫困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东兰县地处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缘,总面积24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仅占5.8%。2015年底东兰县通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7195户66441人,贫困发生率23.4%。2016年,脱贫摘帽4663户18844人,贫困村摘帽11个;2017年脱贫摘帽2373户9803人,贫困村摘帽10个。

  如何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探索出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东兰县从发展特色产业上找到了答案。

  乌鸡养殖覆盖全县

  “东兰乌鸡肉质细嫩鮮美、营养丰富,2014年5月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盘艺说,万寿谷公司2017年2月份进驻东兰县带头发展乌鸡产业,今年已分发鸡苗67万多羽,带动17578户贫困户参与乌鸡养殖。

  东兰乌鸡养殖大多采用“公司+村集体+能人+农户”的模式,万寿谷公司负责选育鸡苗并回收成鸡加工销售;东兰县向每个行政拨付200万元用于创办村集体经济,每个村建立20个左右的鸡舍;县政府从扶贫资金中按当年预脱贫户每人1000元、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1000元的标准,鼓励贫困户和其他农户以自有资金或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投资乌鸡养殖,每投资1000元养殖资金能养殖24羽乌鸡;农户推选能人具体负责养殖。每出栏一只东兰乌鸡,万寿谷公司支付每只15元的养殖报酬,养殖报酬按公司1元、村集体经济1元、养殖能人5元、农户8元分成。

  盘艺说:“东兰乌鸡销路有保证!公司在距东兰县40公里的凤山县建有加工厂,可每天加工10万只冰鲜鸡,送到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四个销售大区,已与3000多家超市签订供应合同,目前刚刚只能供应其中800多家。”

  在东兰县三石镇巴造村,乌鸡养殖能人陆千柳告诉记者:“我家负责的鸡舍面积约1000平方米,现在正养鸡1万只,这一批是今年5月下旬开始养的,预计国庆节后出栏,出栏量约有9000多羽,存活率90%以上,我家预计收入45000元,相当于1个月收入了1万块之前我在广东打工,现在只需在家门口养鸡,可以照看家里的老人和三个小孩。”

  “每个乡镇都有一个养殖技术员,随时提供技术指导,哪个村哪个养殖户有困惑,就联系技术员,技术员很快就会来解决问题。”东兰县肉鸡养殖技术总负责人韦界平说。

  在东兰县乌鸡原种厂,主管林峰介绍,35人在此务工,其中有11人是贫困户。

  梁浩敏今年52岁,是东兰县泗孟乡钦能村的贫困户,家里6口人:老父母、两夫妇和两个小孩。他以前在家务农,老婆长期患病,小孩要读书,生活很艰难。2017年9月,梁浩敏来到原种厂,负责饲养种鸡,平均每月工资3000多,大女儿现在也能打工赚钱,全家预计今年脱贫。

  今年,东兰县继续加大推进乌鸡产业发展,实施“互联网+东兰乌鸡养殖”产业发展模式。落实村集体鸡舍建设资金9100万元,目前已建成316个场,其中有176个村集体养殖场投放鸡苗84.67万羽进行养殖,已有33个场成鸡出栏30.628万羽,养殖效益达459.42万元。

  预计到2020年,东兰县乌鸡年养殖规模达到3000万羽,实现年总产值30亿元,养殖报酬4.5亿元;全面带动农户参与东兰乌鸡养殖,基本形成东兰乌鸡养殖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加工现代化的产业格局。

  “有品牌,有技术支撑,有品质保障,有完善的市场网络,龙头企业来解决农户和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政府带动农民抓好产业,模式很好,值得推广。”在东兰县乌鸡育雏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这样说。

  油茶板栗持续增产

  东兰县江洞村板立屯的韦炳书老人,今年65周岁,家里5口人,大儿子车祸去世后,留下大儿媳妇和两个孙子,2015年一家被认定为贫困户。韦炳书种油茶已经30年了,以前,种油茶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家用,现在,收入则越来越高,预计2019年可以脱贫。

  “我种38亩油茶,以前每亩400-600斤果,每亩产油20斤,油20-30元一斤,年收入不到2000元;现在每亩500-800斤果,每亩产油80斤,油50元一斤,去年收入16000元。”韦炳书说。

  原来,东兰县下大力气发展油茶、板栗、核桃等扶贫产业,引导农户加大油茶种植面积,同时进行低产改造,政府还提供低产改造的人工费和肥料,促进油茶增产,农户增收。

  东兰县林业局油茶办工程师韦孝海说:“去年和今年,全县油茶种植面积新增6.7万亩,目前共21万亩。同时我们引导农户对之前的油茶品种进行低产改造,原来每亩平均产油10多斤,现在,引进的新品种岑溪软枝2号、3号,每亩能产油50公斤,对旧品种坡高油茶进行改良后,每亩能产油30公斤以上。”

  东兰县江洞村油茶专业合作社社长韦福国说,以前,农户采摘油果后,从山上捆到路边,很多商贩开车来收,一两块钱一斤,利润很低。现在,农户则可以将茶果直接拿到合作社来加工,一百斤茶果纯利润480-500元,村民的收入翻了几倍。合作社共65户农户,包有850亩地,其中45户是贫困户。2017年,合作社共收入18万多元,已有20户贫困户成功脱贫。

  2017年,东兰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板栗中不结果或结果少的板栗林进行品种改良,以提高板栗产量和提升板栗质量,共在东兰、隘洞、长江、巴畴、切学等5个乡镇完成板栗高接换冠3.07万株1023.4亩。

  今年,东兰县正在积极创建自治区级板栗产业示范区。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28.9万亩,建成1000亩以上油茶造林示范区有6个、300亩以上示范基地10个共0.76万亩。

  种桑养蚕助力增收

  黄卫东是东兰县三石镇公平村村民,家里两夫妇和两个孩子,前几年供养两个孩子读书,开销大,全家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桑养蚕。08年至今,黄卫东一直在自家的7亩地上种桑养蚕。

  “以前,一斤蚕茧8元左右,现在则平均可以卖到20多元左右,今年第一批蚕茧每斤竟卖了35元!”黄卫东说道,家里现在年收入5万多元,已于去年成功脱贫。

  公平村村委委员黄好亮说,公平村600多户村民,共种桑养蚕1115亩,村里的118户贫困户大部分都种桑养蚕,随着市场上蚕茧价格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可依靠此脱贫。

  “东兰县现有12397户参与种桑养蚕,其中贫困户2146户9024人。贫困农户种桑养蚕具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可以依靠桑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据东兰县桑蚕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兰县2017年新桑扩种1053亩桑苗,同时解决了低产桑园改造2036亩,新种桑园已产生效益。2017年累计发放蚕种82079张,产茧3119吨;产值14347万元,同比增加1715万元,增长13.58%;小蚕共育收入862万元,养蚕总收入15209万元,同比增收1874万元,增长14.1%。

  目前,东兰县桑园总面积达4.19万亩。2018年上半年产茧量2197吨,产值10329万元,分别同比增长5.8%、8.1%。

  同时,东兰县开展桑蚕生产技术培训9期881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余份。这几年来,东兰县县优质杂交桑推广率、优良杂交蚕品种推广使用率、方格簇推广使用率及小蚕共育率均保持为100%。

  东兰县委书记黄贤昌说:“东兰县围绕产业脱贫目标,选好和培育特色产业,使之真正成为群众经济收入来源;通过农村小额信贷和整合部门资金,向贫困村产业项目倾斜扶持,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发挥涉农部门作用,组织做好生产全程指导服务;发挥帮扶干部作用,具体做好贫困户产业帮扶计划并指导实施。发展产业,引领带动,让每个贫困户发展1项以上增收产业并实现年增收1000元以上,确保贫困户有稳定的、可持续的、不可逆转的收入来源。”

赞 (0)踩 (0)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