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打工不如在家种红薯!‘红薯粉’支书引领我们脱贫致富。”村民口中的“红薯粉支书”就是八步区开山镇开山村党支部书记莫业峰。提起莫业峰,村民们都竖起了大拇指。 【详细】
日前,走进位于广西田林县六隆八渡笋总场的八渡笋产业(核心)示范区,数十万亩青翠的竹林汇成林海,成为一道独有的景色。山道间的竹笋不少已长至半人多高,正等待着笋农们前来采收。 【详细】
“小小鱼腥草全身上下都是宝……”8月15日,在融安县沙子乡红妙村鱼腥草种植示范基地,贫困户们正在采收、选洗鱼腥草,一堆堆洗干净的鱼腥草正准备出售外地。红妙村通过发展鱼腥草规模种植,有效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详细】
早在2018年3月,广西立盛茧丝绸有限公司在横县南乡镇大沙村流转土地310亩,升级改造桑地210亩,创办了“南乡镇大沙村委扶贫桑蚕产业示范园”。 【详细】
8月7日,昭平县樟木林镇古莲村“松涛林海”下,一箱箱写着“贺州市林业局林蜂扶贫”的蜂箱格外引人注目。这种“短平快”项目为贫困群众酿出脱贫致富蜜。 【详细】
图为农户将竹笋剥皮销售给工厂。 林馨 摄 柳州8月9日电 (林馨)广西柳州市柳北区石碑坪镇留休村白石屯里,家家户户都种植着“网红”小吃螺蛳粉的“灵魂 【详细】
图为茉莉花抱枕 苏寒梅 摄 南宁8月8日电 (苏寒梅 林浩)“茉莉铜鼓香包,以刺绣为主,采用手工缝合技术,在香包中加入新鲜的茉莉花茶,非常具有广西特色,产品 【详细】
“第一批果全部被北京的客商买走,目前正采收第二批,预计可供果近1万公斤,今年产量超过50万公斤。”连日来,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敬团村桥头坡的百香果种植基地,迎来北京、上海等地的客商考察团。 【详细】
“真的太好吃了,又脆又甜,吃起来还有玫瑰香味呢!”7月25日,“来自革命老区的报告——2019年全国网络媒体广西行”采访团来到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集体经济扶贫项目——阳光玫瑰葡萄示范基地采访,记者们一边探访东里村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带领群众奔小康的“秘籍”,一边发 【详细】
平果县四塘镇印山村牛蛙养殖场始建于2018年,由印山村创业青年李国司投资建设,2019年正式建成使用,总面积为3亩,引进福建科学特种养殖技术,带动当地的贫困户、特贫困户、残困户等农户发展牛蛙规模养殖。据了解,牛蛙养殖周期为7~8个月,该养殖场预期于今年10月份第一 【详细】
“我家2018年已经脱贫了,去年我参与跑马洞景区的入股,年底拿到了3000元分红,平时我在景区上班,每天还能得到80元收入,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7月23日,崇左市龙州县下冻镇扶伦村板端屯的村民梁克真对着赴龙州采访的2019年全国网络媒体广西行记者们满足地说道。 【详细】
“这是我家养的第五批蚕,平均每批养有两张半这样;照目前来看我家今年的桑园还可以再养两到三批,话实话养蚕收入还是蛮划算的。”近日,谈到种桑养蚕时凌云县朝里瑶族乡平塘村蚕农黄海乐边剥蚕茧边说道。 【详细】
“我种植桑树7亩,养蚕4批,每批收入4000多元,至今已收入1.6万元左右,我靠养这个‘蚕宝宝’已经脱贫啦。”近日,平果县榜圩镇永旺村退出户韦志学自信满满地说,把蚕说成“蚕宝宝”,可见群众对发展桑蚕带来的效益很满意,脸上露出丰收在望的喜悦…… 【详细】
“我们生态养殖的田螺,口感比较甜,最高能卖到10元一斤。”7月19日,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陵桂村村民黎承科向记者展示他们稻田里肥硕的田螺。他说,发展稻田养殖田螺,仅去年年底,就卖了一批稻谷、田螺、鱼,实现盈利50多万元。 【详细】
7月12日,云雾缭绕的灌阳县黄关镇正江村茶园里热闹非凡、一派繁忙的景象,十几名妇女挎着竹筐正麻利地采摘茶叶,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我们村的茶叶品质好,销路好,我们早上来采茶,等下再去茶厂帮工,下午在家忙自家的农活,赚钱顾家两不误。”贫困户盘甲妹一边采茶 【详细】
7月7日一大早,广西东大门第一镇——梧州市万秀区城东镇就热闹了起来。花生油、农家米、土鸡蛋……一辆辆满载农副产品的小货车从这里发往珠三角一带。 【详细】
借助电商平台的“东风”,玉林市百香果产业作为地方特色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据了解,在国家邮政管理局公布的2018年农产品快递数据中,玉林百香果以5.33亿元销售额、快件量1775.16万件,名列前茅。 【详细】
近日,在新圩镇邓家村一片“葱”意盎然的田间地头上,笔者看到一副忙碌“理”葱的景象,村民们有的正在给刚种植的葱浇水、有的喷药杀虫、有的在江边给出售前的葱“化妆”,清洗泥巴、去除黄叶,有的正在装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