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直的进村道路、崭新的楼房,村中还拥有水厂、酒厂、腐竹厂、种养基地、文化长廊、乡村公园……这是6月18日记者走进藤县太平镇陈垌村看到的景象,这里遍布希望的田园,不少外出打工的青年都愿意留在家乡发展,还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打卡地。
“过去,由于这里太偏僻,被当地人称为山旮旯。”陈垌村村干韦灿基说,该村坐落在藤县太平镇东面,从前村道弯多且狭窄,无支柱产业,村民所住大部分是陈旧的土瓦房,是典型的经济“空壳村”。
昔日无人问津的穷山村,为何能摇身一变,成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网红村?
“这得益于该村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进行农村领域改革。”藤县改革办主任黄飞称,陈垌村化生态优势为产业优势,盘活闲置资产,唤醒沉睡资源,摁下发展“快进键”,其模式值得思考,很有借鉴意义。
陈垌村林深树茂,有两眼泉水,水味甘醇,适合种植。如何让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绿水变为“金水”?
“首先要统一认识,汇聚大家的力量。”韦灿基说,为改变落后状况,2016年4月,该村党总支勇担“领头雁”,牵头成立了合作社。为了募集资金和争取支持,合作社开通入股渠道,实施抱团发展战略。为调动全体村民参与积极性,他把自家2亩土地无偿捐给专业合作社创建腐竹厂,同时用个人资产到银行抵押贷款50万元作为专业合作社的启动资金。村民被他的真诚打动,纷纷支持合作社发展。
通过协商,有55名村民以自家承包的土地折价入股,签订20年合同。该村共有30多亩水田折股参与经营,带动了200多亩砂糖橘、100亩鱼塘的集体经济项目。
目前,该合作社共吸引股金603万元,其中村民入股383万元,全村90%的农户都加入了专业合作社。
在村民基本都加入了股份合作社后,陈垌村开始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出台《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办法》,把全村1164人全部过渡为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的股东。资产清算组严格按照清查、登记、核实、公示、确认、建立台账、审核汇总七步操作流程推进清产核资工作,做到明晰资产,明白家底,投资更有方向,让资产在阳光下运行。截至2021年5月31日,陈垌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可量化资金为105万元,按每人1股计算,量化到每人的股值为898元,集体资产总额达556万元,其中净资产550万元、长期投资200万元。
攥指成拳,聚沙成塔,分散的小钱汇成了整合的大钱,孤立的农民变成合力的股东,增强了发展的后劲。该村结合本地资源,上马特色经济项目,打造了矿泉水、酿酒、腐竹加工、生猪养殖等四大特色产业。
凤凰矿泉水厂把曾经一文不值的优质山泉水变为热销区内外的凤凰牌矿泉水,年产量30万桶、经济效益60万元。
凤凰泉特醇酒厂日产300公斤,每年经济效益可达50万元左右。
由于水质和工艺好,腐竹厂的腐竹成为附近群众舌尖上的美食,月销量约6吨,每年经济效益约30万元。
生猪养殖场走生态循环路子。该村通过延长酒厂和腐竹厂的副产品产业链,利用腐竹厂生产后剩下的豆渣、酒厂米酒发酵后的米渣作为猪饲料,降低了养殖成本,每年利润约30万元。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路子,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增加了村民收入。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7年的2万元增至2019年的15.5万元,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与2019年持平,村民人均收入从2017年的4800多元增长到2020年1.15万元,昔日的空壳村变成经济强村。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
5月25日,藤县濛江镇健良村连片的荔枝树上缀满了翠绿的荔枝,预计再过一个月即可上市。濛江镇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设了以健良村、安和村、覃安村为核心的荔枝种植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镇其他村发展荔枝种植业。目前,全镇荔枝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荔枝种植已 【详细】
“目前工程进度完成了70%,我们争取6月建成投产”。5月17日,藤县天平镇双胞胎生猪养殖基地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工人们正忙着给猪圈上漆、安装水电和换气扇等。施工方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抢抓工期进度,确保项目如期投产。生猪产业是“菜篮子”工程的重中之重,为保障市场有 【详细】
时下正值夏初,藤县和平镇龙塘村连片的粉葛地里,纵横交错的篱笆架上葛藤翠绿鲜嫩,篱笆架下随处可见葛农们忙碌的身影。和平镇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全镇17个村均发展起了粉葛种植,目前全镇粉葛种植面积达3.5万亩,超过八成的农户从事粉葛种植,粉 【详细】
近日,藤县太平镇花生芝麻的酥香糅合着甜甜的米香在街巷里弥漫,这是当地制作藤县太平米饼时独有的香味。日前,广西公布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藤县太平米饼制作工艺入选。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