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瑶族自治县通过抓实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逐步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同频共振。近三年来,全县共完成脱贫摘帽38个村45535人,贫困人口从2015年底的103687人下降到2018年底的58152人,贫困发生率从25.63%降至14.38%,乡村振兴实现了良好开局。
抓好基础设施夯实乡村振兴。三年来共筹集资金6亿多元,实施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加强通电工程、公共服务设施和通宽带工程建设。截至2018年底,共新建或改扩建硬化20户以上屯级道路512条950公里,7.3万名农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得到缓解;共实施危房改造5052户,3.4万名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建设集中引水工程222处,家庭水柜4333个,解决了7.6万名农村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建成标准化村级公共服务中心71个,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强化扶贫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创新推行“党旗引领·联建联养(种)”模式,已落实扶贫车间建设资金3910万元,产业资金1.25亿元;推行订单农业新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10多个农产品订单总额2000多万元。创建七百弄鸡、七百弄山羊等品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基地16个,通过核审“三品一标”农产品26个,全县农民合作社发展到699家,家庭农场发展到65家,培育自治区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创建自治区级渔业核心示范区1个、林业核心示范区1个、县级示范区5个、乡级示范园20个及村级示范点60个,初步形成“一乡一园”“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大化善源生猪健康养殖等5个示范区荣获“2018年河池市现代特色农业县级示范区”称号。加快推动电商+订单式农业发展,年度订单总额达2000多万元。持续逐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振兴。
打造宜居宜业助力乡村振兴。该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极度贫困村脱贫攻坚的头号战役,落实易地搬迁15名包点领导和64名直接责任人,组建15个专门班子,按照“八包”责任制一抓到底。其中县内15个扶贫搬迁安置点落实安置6254户28505人,县外安置在中马钦州产业园特色扶贫小镇246户1068人,形成以县城安置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各乡镇和县外安置点建设的梯度开发格局。搬迁到新的安置地后,来自山区的贫困群众享受到后续产业扶持政策和管理服务,居住环境、教育、医疗、就业等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投入后续扶持资金7亿元,在县城2个安置点建设农民工创业园、美食小镇、电子商务城、电子加工作坊,在13乡镇安置点建设扶贫车间,吸纳搬迁户就近就地就业。目前,农民工创业园已累计与83家小微劳动密集型企业签订入园协议,可提供就业岗位数超过2000个。园区内现已入驻开工投产企业40家,就业人数548人,园区企业向各乡镇发包订单带动了1400多人就业。
生态保护护航乡村振兴。该县严格环境监察执法,组织对25处非法采矿点和“小散乱污”工业企业进行打击和取缔。查处环境违法案件7件,处罚金额63万元。排查出县城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8个,已整改6个。严格查处信访投诉案件,认真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实现全面清理王秀河非法网箱2626个、违规畜禽养殖场16个,关停15家矿粉加工厂,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环保隐患得到有效治理,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
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具有智力、行业、资源等多种优势,是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我区共有五级人大代表10.5万多名,他们与人民群众联系最贴近、最紧密、最直接,不仅是脱贫攻坚的监督主体,也是脱贫攻坚的参与主体,具有很强的带动力和影响力。 【详细】
5月29日—30日,柳州市2019年脱贫攻坚宣传骨干业务培训暨工作整改推进会在融安县浮石镇鹭鹚洲村举行。来自柳州市扶贫办、市广播电视台、柳州日报社、各县区的扶贫宣传工作者和融安县各乡镇宣委共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总结和分析了脱贫攻坚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会议要求 【详细】
5月29日,柳州市“脱贫先锋面对面”主题宣讲活动启动仪式在融安县浮石镇鹭鹚洲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举行。通过宣讲让广大党员干部和贫困群众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立足优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解放思想,发展产业,实现增收,力争早日脱贫致富。 【详细】
在《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工农城乡关系演变的规律,阐明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制度保障和要注意处理好的重大关系,为切实做好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总方向,提供了大遵循。 【详细】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我们以这个题目进行集体学习,目的是加深对这一重大战略的理解,明确思路,深化认识,切实把工作做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