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群山壮,右江河水清。
近日,笔者在右江区城乡采访,目之所及,青山环绕,田园似锦,崭新的民居错落有致,一个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各具特色,一片片蔬菜美轮美奂,一座座瓜果桃园芳香四溢……一幅幅产业兴旺的画卷令人赞叹,处处都能感受到产业扶贫带来的新变化、新生活、新希望。
自脱贫攻坚战号角吹响之后,右江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大、最核心的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来抓,紧扣精准扶贫的具体要求,开拓创新,围绕脱贫攻坚创新实施“双千”模式,即:分别按人、户均1000元的补助标准给予产业扶持;实施“三业一救助”(产业、就业、学业扶持和贫困家庭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扶贫模式进行扶贫攻坚。同时,右江区坚持“果业主导不动摇、特色种养做示范、劳务就业促增收、光伏发电有保障、电商扶贫拓渠道”的方略,以户有增收项目、村有特色产业、区有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为目标,将贫困群众牢牢镶在产业链条上,充分激发贫困村和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了产业加快发展、贫困群众加快脱贫的良好态势。
贫困户为什么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如何让他们甩掉“穷帽”?如何发展产业让他们过上殷实富裕的生活……这些问题成为右江区委、区政府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右江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杨世爵在接受采访时说,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长期以来,右江区牢固树立产业第一的理念,因户施策、长短结合,着力把贫困群众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真正让贫困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该区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立足区情,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工程,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及时制定印发了《右江区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右江区精准到户帮扶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右江区产业脱贫实施方案》、《右江区实施“三业一救助”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明确任务,夯实责任,集中力量,强力推进。
在龙川镇榨油厂采访,只见一堆堆茶果在榨油机的压榨下变成了一桶桶金黄色的食物用油。茶果种植户黄丽高兴地告诉笔者,去年他们家光茶油都收益5万多元。
据了解,右江区出台了《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和《山茶油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从规划、资金、融资、土地流转等方面加大对油茶产业的支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对具有一定规模并经验收合格的油茶示范林实行以奖代补。优惠政策激发了广大群众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仅2018年至今,该区就完成新增种植油茶1.3万多亩,实施低产林改造2万多亩,实现贫困户扩种面积户均1亩以上。
同时,该区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和组建专业合作社等形式进行油茶产业开发,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先后引进了建鑫、壮丽等植物油加工企业,建立油茶高产综合示范基地。目前,建鑫公司已在龙景街道凡平村那禄屯建成3000亩油茶双高示范基地,吸纳当地15户贫困户承包基地管护,每户承包90亩。建鑫企业油茶种植模式已经辐射带动那禄屯规模种植面积3万多亩。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如何走出“扶贫工作年年搞,年年都是老一套”的困局?如何激发贫困户致富的内生动力?
输血不如造血,产业发展是群众脱贫奔康的核心支撑。秉持这种理念,在推进精准扶贫中,右江区立足实际,按照“双千”和“三业一救助”的产业脱贫思路,坚持“资金随着项目走,你搞产业我补助”的原则,鼓励贫困户通过自主发展产业、入股新型经营主体等方式,促进贫困户多渠道增收。
4月初,笔者走进右江区大楞乡龙细村种桑养蚕基地,只见桑园里的桑叶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将昔日贫瘠的黄土地包裹得严严实实。
“以前种桑养蚕都是自己瞎搞,不但没有收入还赔本。现在好了,政府给产业扶持资金、定期请专家来给我们免费培训,村子里的养蚕能人还为我们的蚕产品包销路,帮助很大。”正在扩种桑树的脱贫户梁超贤对笔者说,去年他利用政府给予的产业扶持资金养了50张蚕茧,毛收入达10万元之多。
据龙细村种桑养蚕合作社负责人韦春练介绍,该合作社目前已带动41户贫困户脱贫,他们当中年收入大多数超过5万元。
陆建伍是龙景街道凡平村的贫困户,现在你要说他是贫困户他可不高兴了,因为他的年收入超过了4万元。陆建伍是个单身汉,因残致贫。三年前,陆建伍不仅参加了政府举办的技能培训班,还获得了产业补助资金。学会电焊技术后,陆建伍利用政府给于的补助资金购买了一套电焊设备,从2016年至今,陆建伍搞电焊的日均收入达到200元。
在右江区采访,处处体验到该区利用产业补助的“杠杆”撬动了扶贫大产业的场景。走进澄碧湖芒果产业核心示范区,只见水库畔芒果树种满山头。正在忙着给芒果树施肥的农民王晓丽介绍:“自从政府给我们资金发展芒果产业后,我们全家都没闲过,收入可观。”近年来,右江区先后在9个乡镇(街道)全面启动18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至今,该区新增注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87家,实现每个村均有1个以上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大力发展芒果、甘蔗、林下经济等产业,该区2万多人进入了产业链条。
目前,右江区芒果栽培面积从2014年的不足2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37万亩,甘蔗发展到24万亩,油茶22.5万亩,年出栏生猪20万多头、林下鸡700多万羽,五大特色优势产业覆盖贫困户率达83.8%。
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如今的右江区正是以杠杆力学的原理大力扶持老百姓发展产业,全力将资源转化为发展经济的动力,让不断升温的各项产业成为推动村民脱贫致富的强劲引擎。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
为进一步夯实扶贫产业发展基础,推动产业扶贫工作向纵深迈进,靖西市立足脱贫攻坚实际,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脱贫奔康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建设,为全市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如期脱贫获得稳定收入夯实产业基础。 【详细】
2018年以来,右江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央、自治区和百色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战略决策部署,举全区之力,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奋力推进精准脱贫攻坚战,努力巩固脱贫成果,着力夯实奔康基础,大力实施带奔小康行动,脱贫 【详细】
又到农忙时节,田野里都是故事。作为农业大县,柳城县的春耕时节是十分忙碌的,甘蔗、水稻、桑蚕等传统支柱产业也开始新的发展。在田野里,有茁壮生长的幼苗,有轰鸣的机器声,有柳城人的汗水,也有柳城人的希望…… 【详细】
“经历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翻倍增长,现在企业从激增阶段进入稳定增长阶段。转型柳州螺蛳粉创业第5年,赶上此前的十几年了。”3月底,我市一家日产能15万袋的预包装柳州螺蛳粉生产企业负责人姚汉霖说,柳州把柳州螺蛳粉从一碗现煮堂食的街头小米粉打造成为快速发展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