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满目翠屏,穿村而过的小河流水潺潺、清澈见底,小广场上,一群身着艳丽瑶族服装的妇女正在与游客翩翩起舞……深秋时节,走进钟山县花山瑶族乡三叉村委大坪瑶寨,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爽心悦目的生态旅游乡村画卷。
谁曾想到,这一幅幅醉美画卷的背后,演绎了一代又一代大坪瑶寨人追逐梦想的故事。
大坪瑶寨常住人口不足百人,地处海拔1275米的凤凰山下,交通闭塞,出村道路是一条20多公里的羊肠山道。当地瑶民靠山吃山,平时制作竹制品、挖草药、砍柴火,肩挑背扛徒步赶往恭城莲花镇等地销售,来回路程最远的60多公里,最近的也有40多公里。
为了摆脱困境,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大坪瑶寨的瑶民开始在陡峭的山上开荒种地,植树造林,用了近十年的时间,辟出梯地500多亩,种植红薯、旱稻、茶叶、竹子、杉树等经济作物。1993年,大坪人又义务投工投劳用两年的时间修通了2公里的出村山路。
陈小红是土生土长的大坪瑶寨人,原是钟山水泥厂的职工,上世纪90年代初,因水泥厂破产下岗创业,目前在县城经营一家油茶馆。经过多年的打拼,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不仅被评为广西优秀女企业家,其经营的油茶馆还获得“三星级农家乐”称号。但是,陈小红有个心结:每次回老家,看到家乡还是老样子,父老乡亲们还处于贫困中。
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陈小红辗转湖南、桂林等地考察,她瞄上了家乡丰富的中草药资源。2011年,她返乡准备带领乡亲们建设瑶族特色旅游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可众人认为,大坪瑶寨村子小,位置太偏僻,即使建成了旅游区,又有多大的经济效益呢?虽然得不到大家的认同,但陈小红还是做通了乡亲们的工作,与乡亲们一起投身到家乡的生态旅游建设中。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清理河道垃圾和淤泥10多吨、打造叠水小瀑布10多处,建设绿化带4公里、实施村容村貌改造……大坪瑶寨掀起了生态旅游乡村建设热潮。
钟山县政府获悉大坪瑶寨建设生态旅游乡村的消息,通过政策倾斜,在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上给予了多项资金帮扶。大坪瑶寨先后争取上级部门帮扶资金100多万元,修通了三叉村委至大坪瑶寨4.5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及环村水泥路,修建了综合文化楼、小广场、舞台、蓝球场、排球场、风雨桥等乡村旅游设施。移动公司还为大坪瑶寨免费安装了移动通讯设备。
“路修好了,村子变美了,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回来发展,利用本土旅游资源,发展林下经济为旅游服务。”花山瑶族乡副乡长潘玲玲说。
大坪瑶寨拥有约3000亩的生态林保护区域,植被完好,空气清鲜,是个天然的大氧吧。在这里可赏花观云,可观赏千奇百态的高山奇石。凤凰山植物多达500多种,特别是堪称“国宝”、有“活化石”之称的濒危植物桫椤,现存300多棵,最老的树龄达数百年。
这里还有瑶族美食、瑶族歌舞、瑶浴……依托瑶寨风情,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坪瑶寨同时打响了瑶族文化生态旅游品牌。2017年,大坪瑶寨被评为广西三星级乡村旅游区。
村里的旅游产业发展起来了,瑶民的腰包自然也鼓了起来。2011年前,大坪瑶寨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余元。如今,当地瑶民通过出售中药材、开办农家乐、瑶医瑶浴等瑶族特色产业,瑶民人均年收入7500多元。今年1至10月,大坪瑶寨共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旅游总收入1500万余元。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
藤蔓上密密麻麻地挂满了绿色的罗汉果,棚架下种满了翠绿的长寿草;离果园不远的池塘里,数百只鸭子在水里欢快地觅食、嬉戏……9月16日,在钟山县红花镇汤公村罗汉果种植示范基地,随着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实施,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详细】
近日,钟山县石龙镇新凤村祥福自然村村民钟征良和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样,正在忙着收黑木耳菌袋。而这片地的黑木耳就是村里为带动像他这样的贫困户发展起来的,钟征良和其他贫困户都希望通过黑木耳产业早日实现脱贫。 【详细】
经过统战推动,目前,钟山县珊瑚镇已有12位农民企业家回乡投资办厂,极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详细】
今年,鹿寨县在开展“美丽鹿寨·生态乡村”活动中,做到高度重视、强力推进,广大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村屯绿化工作成效显著,乡村面貌得到进一步改观。截至5月4日,该县林业部门负责的45个自治区级村屯绿化示范村屯已完成招投标及作业设计,并完成24个示范屯绿化苗木的 【详细】
今年以来,钟山县把推动农业科技大创新作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着力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合力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