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县:中峰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党旗引领乡风正 生态宜居产业兴

作为全市第一批城镇化示范乡镇,中峰镇面貌焕然一新。

中峰镇注重基层党建工作,组织村委干部到高校参观学习。

中峰镇党委书记万军“七一”慰问镇里的老党员。

中峰镇镇长蒋勇文(右一)下村向村干部了解农业生产情况。

中峰镇积极创新扶贫模式。图为该镇与一家蘑菇种植企业合作开设扶贫车间,帮助贫困户就业。

吊瓜种植成了中峰镇社岭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产业。

红提是中峰镇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

整洁规范的枫木村道路。

崭新漂亮的中峰镇新农村老王家屯。

中峰镇境内宽敞干净的迎宾大道。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分几步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中国新农村。近两年来,资源县中峰镇在资源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落实新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全县“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旅游强县”新使命和新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继续抓好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育风清气正的乡村文明,谱写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加强党建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峰镇将党建任务细化到扶贫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建在扶贫大局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为全镇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据了解,近年来中峰镇科学制定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首先是落实党建扶贫考核制度,切实转变党员干部作风,提升服务群众水平,不断规范基层制度建设。高效整合党建资源,推进贫困村人、财、物最优配置。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选优建强(乡村振兴工作)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队伍。为了严格落实好责任,中峰镇把党建扶贫工作纳入镇党委领导班子和村两委干部年度考核内容,要求各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好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做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过问,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在规范党建的同时,中峰镇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带头作用,着力推进基层规范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党员积分制管理工作,以党员亮身份、履承诺作为党员积分评比的标准。让党员致富能手加入村民合作社组织管理层,努力把党组织建在集体经济发展产业链上,采取“支部+党员+合作社+贫困户+优质企业”的发展方式,构建有组织坚强保障、组织强劲动力、组织鲜明特色的合作化、规模化产业经营模式。目前,全镇共成立以基层党员为致富带头人的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46家,其中培育生猪养殖、家禽养殖大户13户,从事红提、猕猴桃、核桃、食用菌、蔬菜、中药材种植2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70户,力争实现人均饲养生猪0.5头、饲养小家禽3只、各类种植0.5亩以上。

  在抓好村级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工作方面,中峰镇通过规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整合办公室设施,每个村都建立“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夯实服务基础,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实效。通过村干部轮流坐班,党务政务公开等措施,强化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星级化”建设,有力地提高了村级党组织为民办事的能力,有效解决了扶贫攻坚“最后一公里”问题,彻底改变了过去软、散的现象。目前,中峰镇三个贫困村都配强了村级班子,完成了各村阵地建设,改善了基础设施,增强了各村党支部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产业发展助脱贫,农民增收笑开颜

  “感谢党不忘贫困老百姓,带来了扶贫好政策!感谢扶贫工作队及村干部细心、体贴服务。我以后会好好地饲养,增加家庭收入,争取早日脱贫。”中峰镇福景村贫困户刘和平说。

  今年5月18日,中峰镇福景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门前篮球场上,赶来参加活动的贫困户有的推着三轮车,有的挑着大鸡笼,有的抱着大纸箱,大家按顺序免费领取扶贫产业开发项目鸡苗、防疫药及饲料。合作社养殖技术人员在为贫困户发放鸡苗的同时,不忘叮嘱他们饲养方法及疾病防治等生态养殖黑鸡的环节和工序,并发放养殖方法说明书。两小时后,26户贫困户都高高兴兴领到了2600只鸡苗和防疫药及饲料。近年来,资源县中峰镇把黑鸡养殖产业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项目来推广,全面推行“合作社+基地+贫困户”黑鸡养殖保底回收模式,通过整合扶贫资源,搞好上门服务,及时帮助贫困户解决养殖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力促扶贫措施取得实效,拓宽致富门路。第一批黑鸡养殖产业项目共有贫困户144户514人,现已摸查出第二批黑鸡养殖产业项目贫困户118户423人。

  据了解,中峰镇共辖10个行政村,267个村民小组,9883户31868人,共有福景、社岭、中峰三个贫困村。2015年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398户1466人。

  “要真正实现贫困户的脱贫摘帽,就要培植产业,增强贫困户和贫困村的‘造血’功能。”中峰镇镇长蒋勇文说。据他介绍,近两年来,中峰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模式,助推产业扶贫。在中峰,红提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采访中,蒋勇文一口气列举出了该镇近十年来的诸多变化,从红提的引进到技术的更新,从规模的扩大到产业链的形成,从“广西红提村”、“广西红提之乡”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从农业生产到观光旅游,红提种植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一大强农富民产业。今年全镇红提种植面积3万多亩,总产量4万多吨,产值3.56亿元。

  除了改造提升红提产业外,中峰镇通过打造提升丹霞红提产业核心示范区和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不断引领红阳猕猴桃、夏枣、韩国辣椒、蓝莓、梅花鹿和吊瓜等特色产业更新换代、提质增效,积极走“名、优、特”健康发展道路。在特色种养技术改造提升的强力推动下,毛竹、红提、猕猴桃等传统产业稳中有升,阳光玫瑰、黑鸡养殖等新型产业生机勃勃。猕猴桃种植面积3000亩,今年预计总产量近2000吨,产值4600万元;毛竹种植15.2万亩,砂糖橘、沃柑种植2200亩。韩国辣椒、猕猴桃、阳光玫瑰等特色产业种植达1200余亩,黑鸡、肉羊、虹鳟鱼等养殖已成规模。同时,该镇通过村集体资产出租、入股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分红等形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目前,10个行政村全部成立村民合作社,福景、社岭、中峰3个村新培育了集体经济产业,八坊村、官田村、车田湾村、大庄田村等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达3万元以上。

  扶贫产业遍地开花,中峰扶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据统计,全镇2016年脱贫72户275人,贫困村福景村脱贫摘帽;2017年脱贫66户24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98%;2018年计划脱贫101户387人,预脱贫贫困村2个,贫困发生率将降至1.75%。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百姓幸福指数节节高升

  “资源高速路口到资源县城的道路建得真漂亮。”今年资源河灯节期间,从资源高速路口到资源县城一路张灯结彩,引来游客的一致称赞。去年年底,随着资兴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中峰镇凭着极佳的区位优势成功融入全国高速路网,同时也成了全国各地游客从兴安进入资源的桥头堡。“资兴高速路的通车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同时也促进了我们镇城镇化建设。”蒋勇文说。据他介绍,为配合资兴高速路的通车,县里决定重新打造资源高速路口到县城的迎宾大道,其中一段就在中峰境内。“我们将借此进一步提升改造中峰的集镇面貌。”蒋勇文说。

  2013年,中峰镇被定为全市第一批城镇化建设示范乡镇,从此集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的生活跟城里没什么两样,广场、太阳能路灯都能享受到。”9月17日清晨,中峰镇中峰街的居民唐芳亮像往常一样,在新崭崭铺满地砖的街道边晨练。在唐老汉的记忆中,中峰街从来没有现在这么干净整洁。“一年前这条街还没有铺水泥路,到处坑坑洼洼的,上街总是晴天一身灰,雨天满腿泥的。”唐老汉边说边带着记者在街上转。记者发现中峰街从头到尾都已进行了硬化,人行道铺了青石板,还种上了绿化树。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排列两旁,改造后的民居楼整齐划一,一切都显得那么新颖有序。

  “我们搞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不是做面子工程,而是让百姓生活得更舒适、更有品位、更幸福。”中峰镇党委书记万军介绍说,中峰镇的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是全市首批13个“书记工程”项目之一,自2013年7月启动以来,共计投入1.8亿元,城镇标准街道、道路桥梁、绿化亮化、排污、饮水和环境卫生“六大工程”19个民生项目的建设已全部完成。中峰镇成为全市第一批13个城镇化示范乡镇中唯一一个每一个项目建设都紧扣上级规定时间节点的乡镇,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随着中峰镇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的全面竣工,集镇功能及品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群众对此称赞不已。

  在不断完善集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中峰镇的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也在稳步推进。9月17日傍晚,中峰镇大庄田村老王家屯新建操场上,几名村民在悠闲地散步,几位妇女在试用新装的体育器材,放学回来的孩子们则在平坦的水泥路上追打嬉戏……老王家屯靠近中峰镇政府,全屯有34户180多人。记者刚进屯,只见新修的水泥路干净整洁,周围绿树环绕,环境优美,操场上健身器材丰富,跟城里的小广场没有两样。

  “多亏了生态乡村和新农村建设,不然我们屯哪有这么干净整洁。”老王家屯村民王顺友指着操场前面的文化活动中心告诉记者,以前那里是集体牛栏,臭气熏天,没有人愿意靠近,屯里垃圾乱丢乱扔,环境十分不好。而现在不仅路修好了,还安装了路灯。“生态宜居乡村活动开展以来,每家每户都分到了两个垃圾桶,村民们逐渐养成了垃圾必入垃圾桶的好习惯。”王顺友说,村民理事会聘请了两名保洁员,负责收集屯内垃圾,统一运到县城处理。新修建的房子都配备了三格式的化粪池,生活污水也得到了有效处理。

  “大庄田村老王家屯是我们生态宜居和市级‘普惠制’新农村试点的一个示范屯,我们希望通过示范带动整个中峰镇的新农村建设,让村民人人拥有舒适的生活环境。”万军说。据了解,2018年以来,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建成了老王家、康家等生态(农业)名村,成功打造了车田湾村桥头、中峰村肖家和官田村弄塘里等3个市级“普惠制”新农村试点和社岭村岔岭县级“普惠制”新农村试点。顺利实施完成了6个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共硬化村屯道路2.1公里,架设太阳能路灯55杆,建设水利项目约5公里。

  “通过开展普惠制新农村试点建设,我们镇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更加舒适,群众致富增收能力大幅增强,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镇党委书记万军说。

  如何搞好乡村旅游扶贫工作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化,创新发展成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必然要求,而乡村旅游扶贫就是扶贫开发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乡村旅游能够有效推动农村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为百姓带来丰厚收益,是农村实现脱贫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笔者也一直在关注和思考如何搞好乡村旅游助推扶贫攻坚这一问题。通过对中峰镇乡村旅游扶贫进行考察调研,通过对中峰镇的乡村旅游扶贫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乡村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中峰镇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现状

  中峰镇一直以来结合本镇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特色产业、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等情况致力于乡村旅游的探究,尤其是打造中峰村油榨坪渡船铺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倾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希冀借助红色文化的宣扬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峰镇通过实施特色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旅游服务平台,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创建乡村旅游品牌,大力培育乡村旅游扶贫支柱产业。一是打造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目前红提长廊、老王家、大沙洲农家乐、丹霞温泉等景点和资源分布四周,具有游、吃、住、购的特点,能够有力地形成“红色文化教育+新农村建设参观+休闲采摘游览”乡村旅游新模式。二是壮大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围绕“示范带全镇、旅游促产业、产业辅旅游”的思路,以乡村旅游产业为龙头,发展“养生休闲”农业特色产业、观光休闲农业园、规模化生态养殖。发展红提3万亩,猕猴桃6万亩,实现产值20万元。建设现代红提观光展示园。

  乡村旅游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产业发展缺乏共识联动。乡村旅游扶贫是旅游产业与扶贫产业相融合形成的新兴产业形态。两种完全不同产业的融合,有一个探索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发展共识,主要表现为镇党委、政府对乡村旅游与农村产业发展的关系、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作用、乡村旅游与巩固农村经济地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乡村旅游扶贫思路不明确,理念不清楚,引导不给力;乡村旅游扶贫很大程度处于扶贫部门自说自唱的阶段,宣传推荐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不高,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得到凸显。

  旅游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由于受扶贫项目资金投资周期的约束和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乡村旅游扶贫推出的多是“几间房几张床,天热歇个凉”的低端旅游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竞争淘汰,已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产品缺乏市场分析,同质化现象突出。出现季节性强、效益不佳;开发方式粗放,急功近利、模式单一,文化内涵单薄,无法形成特色产品和核心竞争力等问题。

  服务管理缺乏规章规范。一是制度不健全。乡村旅游扶贫由于跨多种行业,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管理服务职责模糊不清,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制度。二是纠纷处理机制不健全。有经营行为,就有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在经营过程中,主顾摩擦、食物中毒等大小纠纷都有可能发生。由于条件限制,乡、村、户处理纠纷的能力已很不适应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需要。三是人员素质低。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扶贫操作中,管理人员一般由村干部或当地农民担任,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本土农民,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记者汤世亮 通讯员龚坤林 陆新 石梦梅)

  相关新闻

  乡村旅游扶贫的对策建议

  突出主题,打造乡村旅游扶贫品牌。立足生态涵养发展,重点突出“生态休闲、健康人生”主题,提升乡村旅游扶贫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按照不同区位优势和客源市场,利用水利、农业、林业、交通及新农村建设项目等优势资源,开发避暑、健身、漂流、农事体验等旅游产品,形成比较全面的产业布局。加快乡村旅游扶贫管理系统建设,积极开展网络营销,网络预订等旅游在线服务,指导乡村旅游扶贫专业合作社、扶贫示范户建立网上预订系统,提高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信息化水平。

  整合资源,夯实乡村旅游扶贫基础。一是加大财政扶贫的引导性投入力度。设置乡村旅游扶贫专项资金,重点向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倾斜;按照渠道顺畅、方向不变、统筹安排的原则,整合农民新村建设、民族发展、道路通畅、饮水安全、用电保障、环境整治等行业部门资金。二是拓宽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融资渠道。鼓励县内外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和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购买、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三是鼓励和支持项目区农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资金、技术等资源,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富有活力的旅游服务经济实体,创新“公司+农户”、“公司+协会”等扶贫开发模式,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作者系资源县中峰镇党委书记万军)

赞 (0)踩 (0)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