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宁区:脱贫不等不靠 勤劳终有回报

  在脱贫攻坚战中,南宁市涌现了一批自强不息、不怕艰难、勤劳脱贫的榜样。邕宁区百济社区贫困户黄周旬就是其中一位。

  “脱贫不等不靠,只要勤劳肯干,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黄周旬经常这样鼓励自己。他依靠勤劳的双手,一步步改写贫穷的命运,一步步接近脱贫的目标,同时激励着其他贫困户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不怕苦累“借田”耕种

  今年44岁的黄周旬,年少时就到南宁市区打工,因为缺乏文化和技术,他只能到建筑工地当泥水工,在钢材市场做搬运工,在工厂当保安打杂。

  天有不测风云。黄周旬结婚不久后,妻子就病了,需要长期依靠药物维持,严重时还需住院治疗。妻子无法参与生产劳动,年幼的孩子又需要人照顾,黄周旬无法外出打工,只好回到百济,一家人艰难维持生计。

  2015年底,黄周旬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五口人租住在不足30平方米的泥瓦房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一件完整的农具,而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不幸的命运并没有将他击垮,他说:“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

  黄周旬家仅有1亩3分水田和6亩山地,仅靠这些田地是难以脱贫致富的。为了增加收入,黄周旬想到了向别人“借田”。“现在外出务工的人多了,有一些田地被丢荒,我就想利用起来。”他说。在征得他人同意后,他“借”到了8亩多水田。黄周旬坚信,只要主动干、努力干、勤奋干,就一定有出路。

早出晚归兼职增收

  然而,在没有农机的情况下,要耕种和管理那么多田地,辛苦可想而知。

  但黄周旬有自己的想法:水田种稻谷,山地种甘蔗。甘蔗相对容易打理,但种植周期长;水稻花费的功夫多,但收获快。

  因为没有农机,黄周旬起早贪黑的插秧。为了节省开支,每到收割的季节,收割、晒谷、砍甘蔗的工作也由他一人包办。

  村干部见他勤快肯干,便介绍他到百济镇环卫站,当一名环卫临时工。每天天还没亮,他就出来扫大街,干完环卫工作后,又马不停蹄地回到田地里忙活,农忙时每天休息不足7小时。“辛苦一点我不怕,当环卫临时工每个月能有1000多元的工资,能够解决我家里的很多开销问题。”他说。

脱贫意愿信念坚定

  “我今年想脱贫,也有能力脱贫。”黄周旬对此很有信心。经过两年的发展,除住房指标未达标外,黄周旬的其他脱贫指标均已达标。

  黄周旬的信心也来源于党委、政府的帮扶。陆卫彬是黄周旬的帮扶干部,她帮助黄周旬的子女申请低保、教育资助,帮助他申请产业帮扶资金和农村小额信贷,帮助他的妻子办理了残疾证领取残疾补贴。“今年我们打算帮助他申请危房改造,让他尽快住上新房。”陆卫彬说。

  黄周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我通过种水稻和甘蔗,有了2万元收入,加上做环卫临时工的收入,目前已经有了一些积蓄。我再加一把劲,努力干,今年建起新房子应该没有问题。”

  “黄周旬有骨气有志气,他不等不靠,勤劳实干,主动脱贫,成为贫困户的好榜样。在他的影响下,更多贫困户树立了辛勤劳动、艰苦奋斗的荣辱观,摒弃了等靠要的不良心态,实现了思想脱贫。”百济社区包村干部马达周如此评价说。

  记者杨静通讯员覃捷

赞 (0)踩 (0)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