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讯(记者/莫迪通讯员/黄德民)抬头,细雨如丝;近看,大新县龙眼试验站示范基地经过高位嫁接新品种的矮化龙眼树上,一簇簇淡黄色的龙眼花开,散发着阵阵清香。
日前,该县40多名果农兴致勃勃来到基地,参加龙眼新品种展示及高接技术培训会,龙眼专家面对面现场授技。
大新县栽培龙眼已有500年历史,1986年入选第一批全国“六大龙眼基地县”。大新龙眼获得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长期以来是当地农民的“摇钱树”。然而,2006年开始,由于没有深加工企业、品种单一、成熟上市过于集中,龙眼果贱伤农,种植面积锐减。
为重振龙眼产业,大新县不仅出台产业奖补办法,还与广西农科院合作,引进15个新品种,对全县龙眼进行品种优化,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千方百计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经过3年的试验,目前已初见成效。
培训会上,专家向果农详细讲解高接换种嫁接技术要领,还手把手教果农实地操作。
参加培训的果农赵伟胜高兴地说:“采用高接换种技术,恢复树冠快、投产快,是改造低产果园、提高龙眼种植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我们除了大力推广高位嫁接引种技术、做好低产园改造外,还要做好‘三品一标’及地理标志商标申请注册工作,重塑大新龙眼品牌,助力乡村振兴。”该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
大新县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变“输血”为“造血”,积极打造54个扶贫车间,开发就业岗位7500多个,人均月收入1500—2000元,让劳动力实现稳定增收。 【详细】
许金成是大新县榄圩乡武姜村屯里屯人,家境贫困。因文化水平不高,没有技术和门路,务工收入也不高。精准识别时,许金成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详细】
“砍完这个榨季的甘蔗将有几万元的收入,这些都是得益于农行大新县支行专门为蔗农推出‘惠农e贷’发展甘蔗种植的好措施”。1月5日,大新县雷平镇左安村蔗农李姓村民说。 【详细】
大新县通过“三加强一简化”措施,切实提升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性、规范性和安全性。今年截至12月15日,全县共筹措落实各级财政扶贫资金3.66亿元,支出3.4亿元。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