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宁明县充分发挥“世界级”金名片花山岩画、中国八角之乡和国家一级口岸爱店口岸等资源优势,以乡村产业振兴为基本目标,坚持三产融合、示范引领,通过政策和规划引导自下而上的乡村产业振兴实践,建设花山片区、亭亮天西片区、爱店边贸区三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激发群众主动性和积极性,打造乡村风貌提升、产业融合的乡村振兴标杆工程,以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一、突出规划引领,坚持“高标准”打造。树立系统观念,以既有规划统筹协调一体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落实落地。为了高效、全面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目标,我们按照“多规合一”原则,科学规划“一张图干到底”,将三条示范带建设列入全委会报告来推动,明确创建标准,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支持。整合资源力量。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作用,在涉农资金整合政策规定范围内,创新涉农资金管理机制,集中向示范创建村投放,统筹安排使用,推动示范创建引领乡村振兴。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的实际情况包装项目,争取政策资金,推动基层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二、突出产业带动,擦亮“特色”品牌。一是“文旅+”打造花山片区“一镇六村五带”。“一镇”即温泉小镇,“六村”即新龙温泉村、法浦冷泉村、花山美食村、木洲体育竞技村、珠山文艺村、攀龙康养度假村,“五带”即花山乡村振兴示范带、花山乡村旅游示范带、花山农业产业示范带、花山党建示范带、民族团结示范带。2022年温泉小镇作为全市承办广西文旅大会现场观摩点。2023年春节期间温泉小镇接待游客15.8万人次,排全市第三,游客数量和排名均创历史最高。耀达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宁明连续3年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二是“农业+”打造天西片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宁明县合盛八角深加工产业园,主要经营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运输、贮藏,以及进出口业务等,逐步改变原有传统落后的农产品交易和生产模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预计年产值20亿元,税收2400万元,带动全县7个乡镇2.6万八角种植户稳定增收。打造万亩坚果种植基地,为全市面积最大的坚果种植基地,规划连片种植坚果面积2万亩,突出“农+旅+康养”特色,着力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三产融合示范区,带动7个乡镇26个村民合作社发展坚果种植,直接受益农户1.2万多户。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壮大特色水果种植,全镇火龙果、柑橘、柠檬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2.5万亩,年产量约7.5万吨,产值约4亿元,获评自治区级农民合作示范社2家。引进国家级生猪养殖龙头企业新希望公司,带动发展壮大生猪养殖业,全年生猪出栏50万头(含仔猪)。引进华昊公司建设肉牛养殖基地带动发展肉牛养殖,目前全镇肉牛存栏2200多头。探索陆基圆形池循环水养殖模式,促进渔业增效、生态增绿。亭亮镇入选2023年全市唯一全国农业产业强镇。三是“边贸+”打造爱店片区边贸强镇。抢抓崇爱高速即将通车、东兴至凭祥高速全面开工建设重大机遇,调出用地近2000亩,大力发展仓储物流、落地加工、跨境旅游等产业,构建边境贸易(跨境电商)、物流、加工、跨境旅游“口岸+”双循环支柱性产业。通过“三区三线”调出用地1000多亩,与南宁市政府、北投集团、广西物资集团、广西运德集团等达成合作意向,大力发展口岸落地加工,累计引进落地加工企业17家。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09亿元,同比增长230%。
三、突出乡村建设,破解“碎化”难题。建立以政府引导、村自治组织主导、村民广泛参与、企业投资等“多元主体”协同建设模式。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参与引导规划和建设中的重大决策,运用资源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在一定范围内给予资金支持等。同时,确保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激发农民主动参与意愿,保障农民参与决策”。二是充分发挥村自治作用。做好群众的宣传、动员,争取群众的大力支持,为乡村建设提供便利条件,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征求并征得群众同意,积极申报项目,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三是积极动员村民广泛参与。在推进乡村建设中,农民群众不仅是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在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要村民的广泛参与,诸如环境卫生整治、道路建设、垃圾分类、公共资源的维护、文明庭院建设等工作都需要村民的积极配合才能更好建设。四是推动企业的参与,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如建设初期的设计规划,项目后期的民宿旅游、餐饮业等等,都需要企业的带动管理经营。
四、突出乡村治理,促进“边境”和谐。创新三个载体营造稳边固边和谐环境。一是绘好“党员地图”,发挥乡村治理的组织作用。通过晒身份树形象、晒岗位明职责、晒承诺显担当、晒评比立标杆,激励党员家庭处处做表率、立标杆,实现“挂一牌、亮一人、带一户、促一片”,发挥乡村治理的组织作用。二是用好“榕树课堂”,提升乡村治理的能力素质。顺应群众生活习俗及风土人情,将“榕树课堂”打造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学习、议事阵地。通过“榕树课堂+”,组织领导专家、普法干警、专业户、“土专家”等人员进行授课培训,开展政法宣传、商量议事、技术培训等活动,提升干群理论知识,增强干群法治观念,提高干群能力素质,进一步推动“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三是建好“灭火队伍”,破解乡村治理的痼疾难题。因地制宜组建乡老干贤、农村青年、返乡干部队伍,充分发挥乡贤能人、退休老干部、族老等在当地有威望、在化解矛盾纠纷方面有群众基础等优势,青年人在服务当地公共事务决策、推动群众创业致富等方面的作用,返乡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引导者”“宣传者”“治理者”等角色作用,破解乡村治理的痼疾难题。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宁明县“四个突出”打造三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今年来,宁明县充分发挥“世界级”金名片花山岩画、中国八角之乡和国家一级口岸爱店口岸等资源优势,以乡村产业振兴为基本目标,建设花山片区、亭亮天西片区、爱店边贸区三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激发群众主动性和积极性,打造乡村风貌提升、产业融合的乡村振兴标杆工程 【详细】
宁明县东安乡积极推进土地开垦工作
宁明县东安乡聚焦工作目标,坚持书记领衔及团队攻坚,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因地制宜开展石山、荒坡的开垦改造,增加耕地储备,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保障群众利益。 【详细】
宁明县海渊镇:推动移风易俗 助力乡村振兴
10月17日,宁明县海渊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该镇蔗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蔗园村开展“推进移风易俗 助力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暨“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颁奖晚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