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武鸣区共有6600多名新乡贤投身乡村振兴,发动捐款超过800万元……”日前,从武鸣区了解到,该城区通过创新推行“新乡贤+”模式,构筑起乡村治理新格局,不断汇“贤”力激“贤”智,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乡贤+人才”激发振兴活力。武鸣区建立了由村组干部、致富能人、热心公益人士、文化能人等乡土人才组成的新乡贤队伍,广泛吸纳有能力、号召力强的老党员、老干部、企业家及退伍军人回村贡献“才干贤力”。通过平台搭建、乡情感召、政策吸引等方式,推动乡贤回乡、人才回村、资金回流、项目回村、资讯回传,引导广大新乡贤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深入挖掘新乡贤先进事迹,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尊重乡贤、重视乡贤、凝聚乡贤的浓厚氛围。
“乡贤+产业”拓宽振兴门路。武鸣区摸清乡贤回乡建乡需求,并帮助解决项目匮乏、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问题。梳理本地有价值、可开发的特色资源和项目,探索有效途径,引导受人尊崇的本土乡贤、“眼光独到”的外出乡贤及有投资实力的外来乡贤通过创办乡村企业、合作社等,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向强向外发展。武鸣区40个脱贫村乡贤建成35个科技产业示范园,形成忠党香米、桥东墨羊、四育彩椒等一批特色产业,实现村民收入和村级集体经济双增收。其中,南宁市“特色技艺乡贤”李桂青创立的府城镇红娘红糖加工坊,年产红糖约20万公斤,提供脱贫带富岗位10多个。
“乡贤+治理”扎稳振兴基础。武鸣区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推行成立乡贤理事会,推荐德高望重、热心服务的新乡贤担任理事会会员,并制定理事会章程,规范内部管理。鼓励“乡贤治乡”,积极发展新乡贤成为村民小组、议事会(业委会)等组织骨干,鼓励乡贤理事会为村民“发声”、列席村级“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与各村(社区)“两委”相互支持和补充,形成村事民事联议、增收致富联带、矛盾纠纷联调、公益事业联推的协作机制、互补机制。目前,武鸣区共成立乡贤理事会211个,带动3721个村屯形成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村民自治为基础、乡贤广泛参与的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融水县大浪镇大新村: 党的建设强引领,山村治理换新颜
近年来,融水县大浪镇大新村注重发挥党组织在乡村发展中的“火车头”作用,通过搭建平台、组建队伍,激活乡村治理“红色引擎”,推动大新村乡村治理旧貌换新颜。 【详细】
融水县大浪镇:聚焦特色产业发展,擘画乡村振兴蓝图
近年来,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浪镇党委、镇政府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的发展模式,依托高速路口区位优势和“飘香大浪”农副产品品牌,推动“一村一特色产业”落地生根。 【详细】
都安县:“双联八好”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2021年下半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都安围绕中心工作,主动对接基层发展多元化需求,积极创新党组织服务载体,开展机关党组织联系农村党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联系农户的“双联”行动,在脱贫成果巩固好、干部队伍打造好 【详细】
隆林县:供销联社拓展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助推乡村振兴
自治县供销联社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拓展农副产品销售渠道,依托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设和运营的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以下简称832平台),助推乡村振兴目标实现。 【详细】
田林县14名“土专家”助力乡村振兴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专业队伍。近日,田林县农业农村局举行首批"土专家"签约 【详细】